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它的研究尤其是泥石流规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却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某水电站下闸址区的斯合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合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机制模型(初期是堰塞式沟谷型泥石流,后期逐渐转向汇聚式沟谷型泥石流).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体积(未来泥石流形成将主要是在面蚀和沟蚀作用下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规模较小,且由于沟谷中下游坡降的进一步减缓,形成的泥石流物质一般将沿途停积,实际进入官料河内的体积很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大渡河上游干桥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防治方法
泥石流
活动特征
微地貌
演化过程
防治方法
雅砻江支流某泥石流沟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雅砻江支流
泥石流
特征
工程效应
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物理模拟与早期识别
磨西河
泥石流
物理模拟
早期识别
大渡河流域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
泥石流
发育特征
山地灾害
大渡河流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合沟泥石流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斯合沟 泥石流 形成演化 机制模型 稳定性评价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4.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98 3510 29.0 51.0
2 王小群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42 473 12.0 20.0
3 王兰生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06 2816 27.0 50.0
4 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38 1174 18.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斯合沟
泥石流
形成演化
机制模型
稳定性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