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作兔胎仔腹裂模型,探讨肠管病理损害机制和有关胎仔实验外科的技术.方法40只孕兔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于妊娠21d、23d、25d行宫内手术,每只孕兔制作胎仔模型1~3只,包括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羊水和腹裂三组,至孕30d时自然产仔或行剖宫产回收胎仔模型,分别测量出生体重、小肠重量、长度、密度、厚度,并观察肠壁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孕21d组腹裂模型存活率(37.04%)显著低于孕23d组(70.59%)和25d组(70.83%);与对照组相比,腹裂模型组胎仔体重低,小肠重量轻、长度短、密度低、厚度增加,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胎仔外科的成功受实验对象、胎龄、麻醉、宫内操作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腹裂胎仔肠管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是受羊水浸泡和腹壁裂口缩窄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胎仔腹裂模型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部/畸形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190,2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26.56
字数 25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353.2004.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志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41 176 8.0 10.0
2 金百祥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1 1 1.0 1.0
3 步星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部/畸形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月刊
1671-6353
43-1380/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梓园路86号(湖南省儿童医院内)
42-26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6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