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行经皮腔内室间隔无水乙醇消融术(PTSMA),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PTSMA治疗前后系列监测,初步探讨PTSMA治疗HOCM的安全性及急性期效果.方法:对8例伴症状性HOCM患者实行PTSM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监测.术中给予第1或第2间隔支注射无水乙醇1.5~5.0 ml,同时行左心导管及心电图系列监测.术后急性期连续观察心肌酶谱、心电图,测血压,检测左室流出道(LVOT)压差.结果:①术后并发症:在PTSMA后,5例(62.5%)患者发生了束支传导阻滞,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50%),均为暂时性阻滞;所有患者在出院时束支传导阻滞均已消失,无一例安装起搏器.且无一例发生窦性停搏.术后有2例(25%)患者出现了低血压;8例(100%)患者均出现了胸痛;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②LVOT梗阻情况(压力差的变化):PTSMA后,静息时LVOT压力阶差从术前(41.58±13.37)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到(24.05±12.98)mm Hg(P<0.05).术前有6例患者存在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术后有2例患者SAM现象消失.③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左室肥厚:术前、后患者在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房直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等方面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SMA减轻或消除LVOT梗阻,减轻或消除与梗阻相关的症状,不用开胸,而能达到类似外科室间隔减损术相似的效果.而且并发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因此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症状性HOCM的一种非手术疗法.
推荐文章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介入治疗
随访研究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内科学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单纯药物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间隔心肌消融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肌钙蛋白I
血流动力学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介入治疗
随访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皮腔内室间隔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期疗效评价
来源期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病,肥大性 室间隔 导管消融术
年,卷(期) 2004,(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1-58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30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39.2004.10.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鹏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54 249 8.0 13.0
2 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144 905 15.0 24.0
3 童国新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30 143 6.0 11.0
4 边昶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12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病,肥大性
室间隔
导管消融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1-1439
42-1130/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38-1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7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8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