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经导管射频消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探讨重复使用消融导管的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部分重复使用消融导管的440例随访患者[平均(32±25)个月]行HBV血清学5项指标(两对半)及肝功能检测,检验结果与术前资料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术后HBV总感染率为46.82%(206/440),与术前23.63%(104/44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并不高于一般社会人群HBV总感染率(57.6%);术后HBsAg阳性率为4.32%(19/440),与术前4.09%(18/44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抗-HBs阳性率为36.59%(161/440),与术前19.56%(86/44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为7.50%,与术前1.14%(5/44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发现无一例术前HBV阴性而术后携带HBV病毒,也无一例有临床肝病表现,肝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复使用消融导管虽然增加了感染HBV的机会,但总的转归是好的,部分患者术后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推荐文章
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性能探讨
光激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性能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血清学指标
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性能分析
光激化学发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
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学标志物
临床效果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射频导管消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的随访调查
来源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重复使用 乙型肝炎病毒 随访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4-30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0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04.05.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349 2181 20.0 32.0
2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132 673 13.0 20.0
3 康晓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5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射频导管消融
重复使用
乙型肝炎病毒
随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双月刊
1007-6638
11-3859/R
大16开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82-883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6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