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阐述了改造型含煤盆地煤储层被改造的两种形式;煤体结构的改造及构造煤的形成原因;后生充填物对煤层孔隙的改造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以构造煤发育程度作为改造型含煤盆地改造强度的一个指标.概述了华北克拉通盆地由中生代剪压应力转化为新生代剪张应力和拉张应力,而在盆地内形成以挤压构造为主到伸展构造为主的演化历程,及不同构造类型的区域分布,指出这种演化极易形成构造煤和后生充填物.提出将华北克拉通含煤盆地分为3种改造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了各自区域的煤储层物性及对煤层气开发选区的影响.提出应重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层的煤层气研究与开发.
推荐文章
不同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煤层气
煤阶
评价
参数
选区
标准
应用
富集区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
煤储层
描述参数与规范
评价内容
评价原则
澳大利亚H区块中煤阶煤层气储层评价
煤层气
储层特征
含气量
等温吸附
含气饱和度
储层评价
澳大利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煤盆地煤储层后期改造形式及对煤层气选区影响--以华北克拉通选区为例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改造型含煤盆地 构造煤 后生充填物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煤层气选区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煤层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3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1102
字数 53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4.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崇利 西北大学地质系 10 281 5.0 10.0
3 刘池洋 西北大学地质系 112 3327 27.0 5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2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改造型含煤盆地
构造煤
后生充填物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煤层气选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