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与肾小球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6例经彩色B超确诊为胡桃夹现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 16例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中8例不伴肾小球疾病,其中单纯性血尿7例,直立性蛋白尿1例;8例伴肾小球疾病,其中肾病综合征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迁延性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2)不伴肾小球疾病组及伴肾小球疾病组的患儿左肾静脉受压后扩张部与狭窄部静脉内径之比分别为4.64±1.15、4.03±1.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胡桃夹现象可与肾小球疾病并存,是否与某一特定的遗传因素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对持续或反复血尿、蛋白尿,包括已确诊肾小球疾病患儿,建议做腹部彩色B超检查,注意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儿胡桃夹现象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初探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胡桃夹现象 肾静脉 肾小球疾病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92|R726.9
字数 2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965.2004.02.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方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23 53 5.0 6.0
2 柳文鉴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6 9 2.0 3.0
3 何国玲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4 8 2.0 2.0
4 郭志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5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胡桃夹现象
肾静脉
肾小球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