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末节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65指末节断指再植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指别、优势手别、伤因、断指缺血时间、断指保存方式、离断平面、血小板检测值、再植顺序、动脉修复方式、静脉回流方式、是否发生血管危象等因素,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或X2检验等单因素分析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5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有13指发生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血小板检测值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1).静脉回流方式(P<0.05)、伤因(P<0.05)、断指保存方式(P<0.05)、年龄(P<0.01)与血管危象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检测值(OR=1.015,P<0.05)、年龄(OR=0.349,P<0.05)、静脉回流方式(OR=0.278,P<0.05)是血管危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6岁以下患儿血管危象发生率达61.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单纯吻合静脉重建回流方式者危象发生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方法组(P<0.01).结论年龄、血小板水平以及静脉回流方式是影响末节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术中根据具体伤情决定合适的静脉回流方式,术后加强抗凝治疗及对高危人群的观察对预防末节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末节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再植术 血小板 静脉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手外科疾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8-4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5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3-2352.2004.08.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国华 解放军第一六○医院骨科 12 6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9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植术
血小板
静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