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全新的栽培理论,技术核心是小苗单本稀植.水稻经强化栽培,生物学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发生重大变化,增产优势显著.然而,过少的基本苗不适应四川低光照生态条件;小叶龄与四川的多熟制茬口相矛盾;有机肥料短缺,中耕(人工除草)、夜灌日排等技术也有悖于田间管理的简化.为此根据四川的生态条件特点和种植制度需求对移栽方式、叶龄、密度和品种反应等进行了研究创新.初步研究证明,旱育秧且适当增大移栽叶龄(3~4叶)能保证全苗;条形三角移栽可充分利用前期光温资源;早期田面覆盖可有效显著控制杂草;在倡导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原则下,仍然需要补充化学氮、磷、钾肥,总氮量以150~225 kg/ hm2为宜.该技术连续2年的验收产量突破12 t/ hm2,创造了该生态区的超高产新纪录.
推荐文章
超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超高产水稻
强化栽培
超级稻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超高产水稻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
水稻
超高产
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强化栽培的引进创新与四川盆地超高产的技术实践
来源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超高产 条形三角移栽 超稀植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9-1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42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29.2004.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贤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56 545 11.0 22.0
2 郑家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6 1291 16.0 33.0
3 姜心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5 1058 14.0 30.0
4 李崇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 3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9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强化栽培
超高产
条形三角移栽
超稀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农业学报
月刊
1001-4829
51-1213/S
大16开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62-15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7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1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