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取决于对剩余油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濮城油田濮53断块油藏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油藏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注采系统适应性差.本文分别应用物质平衡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法和沉积微相法对其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以生产分析为基础,分析研究沉积微相、水淹图和剩余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精确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该油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拟合了油田的生产动态,得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由此采取油针对性的挖潜措施,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这些研究方法对特高含水期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推荐文章
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
核磁共振
剩余油分布
水驱油
弛豫时间
中高渗岩心
老区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高含水
剩余油分布
相对渗透率
流度系数
有效厚度
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影响因素
孤东油田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仿真模型
胜利油区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剩余油分布
模式
仿真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关键词 濮53断块 特高含水期 饱和度图 剩余油分布 研究方法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7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07.2004.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椿华 7 39 3.0 6.0
2 袁春华 9 39 3.0 6.0
3 何顺利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30 904 17.0 30.0
4 田冷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 18 1.0 2.0
5 顾岱鸿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1 18 1.0 1.0
6 李济民 4 2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7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濮53断块
特高含水期
饱和度图
剩余油分布
研究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