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中,"孝"(或称孝文化、孝道、孝德,下同)是无法逾越的,它是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和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中国传统社会,孝道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是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石,也是整个文化、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石,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过最高的尊崇。汉代及宋明以后,有的统治者甚至把孝的涵义进一步扩大,提出"以孝治天下",以此巩固封建王朝。可以说,中国孝文化的发展脉络、轨迹已深深印刻在中国整个思想道德文化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在近代史上"孝"又是受到严厉批判的伦理道德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受到指责,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右斗争批判"剥削阶级道德继承论","文革"中"破四
推荐文章
浅谈"孝"文化在新时代高中生生活中的价值
'孝'文化
高中生
和谐
'三观'
浅议孝德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孝德文化
语文教学
有效融合
创新时代科研院所的文化塑造
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
工匠精神
人才战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孝文化的新时代涵义
来源期刊 群言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孝文化 优秀传统伦理道德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中国传统社会 孝道 发展脉络 新中国 传统伦理文化 代际关系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2
页数 2页 分类号 B8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孝文化
优秀传统伦理道德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中国传统社会
孝道
发展脉络
新中国
传统伦理文化
代际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群言
月刊
1002-9842
11-1005/D
16开
北京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一号
2-85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26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2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