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掺杂纳米金属颗粒Au或Fe的BaTiO3复合薄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金属颗粒的形态和化学态.330-800nm范围的吸收谱研究表明,掺Au颗粒的BaTiO3薄膜在580nm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共振吸收峰,而掺Fe颗粒的BaTiO3薄膜没有这样的吸收峰.用Mie散射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推荐文章
表面改性纳米BaTiO3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及其热性能
聚酰亚胺
纳米BaTiO3粒子
表面改性
原位聚合
Au/BaTiO3复合薄膜的PLD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纳米团簇
复合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吸收谱
均一球形BaTiO3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
钛酸钡
球形
粉体
制备
BaTiO3基抗还原介质陶瓷材料
BaTiO3基介质陶瓷
抗还原机理
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 BME-MLC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属纳米团簇复合薄膜Au/BaTiO3与Fe/BaTiO3的PLD制备及其光吸收特征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复合薄膜 金属颗粒 脉冲激光沉积 吸收谱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2-9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
字数 2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4.03.0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卫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140 1087 18.0 26.0
2 杨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开放实验室 116 707 13.0 22.0
3 王伟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开放实验室 2 10 1.0 2.0
4 关东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开放实验室 2 19 2.0 2.0
5 陈正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开放实验室 22 163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7)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薄膜
金属颗粒
脉冲激光沉积
吸收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