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药用野生稻渗入后代选育的水稻株系B5表现为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对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组合的187个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第1染色体上筛选到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相连锁RFLP分子标记.利用RILs抗病性表现型鉴定资料和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短臂的C904和R596之间,这两个分子标记间遗传距离为1.3 cM.该基因对RILs群体抗病性变异的贡献率为52.96%,是一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基因.这一抗白叶枯病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位点,因此将其命名为Xa29(t).
推荐文章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PCR鉴定
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
鉴定评价
云南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元江普通野生稻
杂交后代
抗白叶枯病
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药用野生稻转育后代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定位
来源期刊 遗传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白叶枯病 药用野生稻
年,卷(期) 2004,(7)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和微生物遗传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4-7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Q343.1
字数 48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翔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114 4.0 10.0
2 祝莉莉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 341 10.0 18.0
3 时振英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26 2.0 3.0
4 谭光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48 4.0 6.0
6 翁清妹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6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白叶枯病
药用野生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遗传学报
月刊
1673-8527
11-5450/R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44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8032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