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 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 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 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推荐文章
侧脑室注射P物质联合电针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
局灶性脑缺血
P物质
侧脑室注射
电针
大鼠
甘珀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甘珀酸
脑缺血,局灶性
神经元死亡,迟发性
香烟烟雾吸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灶的影响
吸烟
局灶性脑缺血
梗死体积比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前脑 脑室下带 神经发生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5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2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04.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波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 5 20 3.0 4.0
2 马瑞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 5 16 2.0 4.0
3 韩群颖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 57 274 9.0 13.0
4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 45 218 9.0 12.0
5 周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 16 123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
脑缺血
前脑
脑室下带
神经发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