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钙磷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对瓷诱导新骨生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体外模拟装置首次研究了微孔致孔剂对新工艺制备的含CO32-的双相HA/β-TCP多孔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陶瓷因CO32-的掺入, 导致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时间大大缩短(从14天缩短至6天).此外还有缺钙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生成.并且微孔致孔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优于硬脂酸(SA)粉末, 它更有利于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在同时加入PVB作微孔致孔剂时, 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情况随PVB加入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好.综合其相关性能来看, PVB的加入量以m钙磷粉:m致孔剂=1:0.3为宜.微孔致孔剂的优化有利于该陶瓷材料骨诱导性的提高.
推荐文章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成骨性能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成骨性能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致密磷酸钙陶瓷在动态SBF中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研究
致密磷酸钙陶瓷
动态SBF
类骨磷灰石
影响α-TCP和HA生物陶瓷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的形貌、结构的因素研究
α-磷酸三钙
羟基磷灰石
类骨磷灰石
磷酸八钙
非对称XR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孔致孔剂对钙磷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研究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孔致孔剂 CO32- 钙磷陶瓷 类骨磷灰石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10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18|TQ174
字数 40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4.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苟立 四川大学无机材料系 100 858 13.0 25.0
2 冉均国 四川大学无机材料系 130 1122 16.0 28.0
3 江奇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187 7.0 13.0
4 卢晓英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155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孔致孔剂
CO32-
钙磷陶瓷
类骨磷灰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