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研究了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原始林的数量特征为参照,比较分析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55~4.62,多数在1~3之间,多样性指数值偏低.生态优势度为0.06~0.92,多数在0.40-0.80之间.群落均匀度为0.27~1.39.原始林的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取决于人为干扰程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营造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优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而人工营造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则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差.人工林的林木生长速度大于天然更新的林木.
推荐文章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岷江上游
亚高山森林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高光谱特征识别
亚高山森林植被
高光谱遥感
光谱相似性
岷江上游
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亚高山针叶林
植被恢复
效益评价
漓江上游典型森林植被对降水径流的调节作用
漓江
森林植被
降水径流
水文调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造纸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亚高山森林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
年,卷(期) 2004,(z1) 所属期刊栏目 林业篇(中国林学会组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
字数 40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842.2004.z1.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小虎 82 945 16.0 28.0
2 王乐辉 37 229 9.0 13.0
3 陈秀明 73 1088 20.0 29.0
4 何飞 81 1073 18.0 27.0
5 李荣伟 23 141 7.0 10.0
6 孙鹏 32 452 11.0 20.0
7 宿以明 34 639 14.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岷江上游
亚高山森林
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造纸学报
季刊
1000-6842
11-2075/T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1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