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和血管内皮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MC和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经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发现,银屑病患者真皮区的MC密度在进行期(33.07±14.63)个/mm2,高于静止期(21.80±4.86)个/mm2,静止期又高于正常对照组(15.85±6.93)个/mm2,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免疫组化观察发现,银屑病真皮区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进行期(2931±4.04)个/mm2,明显高于静止期(2231±2.07)个/mm2,而静止期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81±2.59)个/mm2.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真皮内肥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且与病情变化有关.
推荐文章
银屑病皮损血管内皮细胞CD105的表达
银屑病
内皮,血管/细胞学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银屑病患者皮损微血管密度和肥大细胞密度及光化学疗法对其影响
银屑病
微血管密度
肥大细胞
光化学疗法
血管新生
成年猪结肠肥大细胞的分布
肥大细胞
结肠
异质性
体外诱导小鼠心脏CD51+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
CD51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屑病皮损区肥大细胞分布和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银屑病 肥大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CD34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8-47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8.63
字数 23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4.08.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雨岭 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22 86 5.0 8.0
2 任德莲 四川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1 14 1.0 1.0
3 李晓辉 泸州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 30 2.0 2.0
4 朱晓华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2 1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屑病
肥大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CD34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