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用RAPD及SSR技术对98份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与4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33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09条,多态性比率为93.07%.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6.27%.经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因此通过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可以充分利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丰富的遗传资源,拓展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
推荐文章
人工合成具有白菜或甘蓝细胞质的甘蓝型油菜
人工合成油菜
种间杂交
胚抢救
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的甲基化变异模式分析
甘蓝型油菜
人工合成种
多倍化
甲基化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及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
干旱胁迫
DNA甲基化
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表现的关系
遗传多样性
AFLP
RAPD
杂种优势
甘蓝型油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人工合成种 RAPD标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6-12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S565.40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4.1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平武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12 396 9.0 12.0
2 杨光圣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57 2170 28.0 4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95)
二级引证文献  (96)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蓝型油菜
人工合成种
RAPD标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