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28分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双标记CD4+CD28+、CD8+CD28+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1),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患者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分别为P<0.01、P<0.01、P<0.05),4-1BB分子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③患者治疗后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随病情缓解而上升(P<0.01),4-1BB分子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0.01).结论: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D28分子、4-1BB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对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
红斑狼疮,系统性
妊娠
胎儿发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改变
红斑狼疮,系统性
造血干细胞
抗原,CD34
流式细胞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前后外周血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和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共刺激分子 病情活动指数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93.24+1|R392.32
字数 23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4.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学光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399 1957 18.0 24.0
2 於葛华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52 285 11.0 14.0
3 钱齐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46 179 7.0 11.0
4 周静芬 13 58 4.0 7.0
5 冯雪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12 24 3.0 4.0
6 李进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3 12 2.0 3.0
7 周照华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3 18 2.0 3.0
8 王江方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斑狼疮,系统性
共刺激分子
病情活动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