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患病死亡者的尸检资料进行眼观、光镜、电镜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出血性坏死性空回肠炎及肾小管上皮弥漫性变性坏死和早期修复性改变,伴有肝、肺、脑等器官中毒性损害性病变.结论传染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能系EHEC O157∶H7通过其志贺样毒素、LEE毒力岛和溶血素等引起严重肠炎及肠外并发症.
推荐文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6例分析
急性小肠炎
肠坏死
诊断
治疗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肠炎
诊断
防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
诊断
减少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干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护理干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传染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伴肾小管坏死
来源期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炎 肾小管坏死,急性 大肠杆菌O157∶H7 志贺样毒素 尸体解剖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人体病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5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16.1|R692.6
字数 50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399.2004.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柯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 39 255 10.0 13.0
2 胡闻 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 56 427 12.0 17.0
3 吴继锋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52 493 12.0 19.0
4 王道斌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21 209 10.0 13.0
5 龚西騟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24 291 10.0 16.0
6 闵大六 4 4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炎
肾小管坏死,急性
大肠杆菌O157∶H7
志贺样毒素
尸体解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月刊
1001-7399
34-1073/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26-5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3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360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