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估算出天然辐射源致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的平均年有效剂量和某些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为更有效地分析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提供剂量依据,将调查地区居民进行了剂量分组.方法对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和相邻的正常本底对照地区(CA)的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以及部分人员的个人累积剂量进行了测量.测量了空气中氡、氩及其衰变子体浓度,计算出调查地区的氡平衡因子F和平衡当量氩浓度.与此同时,分析了调查地区饮水和食物中某些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健康人呼出气中氡、氢浓度的测量,人牙中镭和尸体及某些脏器中的226Ra、228Ra的含量分析.结果根据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估算的人员以村为平均有效剂量HBRA和CA分别是(2.12±0.29)mSv a-1和(0.69±0.09)mSv a-1.HBBA的外照射本底增高主要是地球γ射线所做的贡献.HBRA和CA居民由于吸人氡、(气土)及其衰变子体所致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是3.28mSv a-1和1.03mSv a-1,它们致HBRA的居民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的吸收剂量分别为5.40mGy a-1和1.08mGy a-1,约是CA的4倍.226Ra和228Ra致HBRA和CA居民的有效剂量分别是281.88μSva-1和84.54μSva-1.226Ra和228Ra所致HBRA居民红骨髓、骨表面细胞的吸收剂量分别是25.54μGya和140.46μGy a-1,CA分别是7.68μGy a-1和42.25μGya-1.结论天然辐射源致HBRA和CA居民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9 mSv a-1和2.0 mSv a-1,HBRA的居民由于天然辐射源所致有效剂量约是CA居民的3倍,其中有23718人的有效剂量约7 mSv a-1.HBRA的居民内、外照射所致有效剂量分别是3.76 mSv a-1和2.12 mSva-1,其中来自氡、(气土)及其衰变子体约占所有天然辐射源所致内照射居民有效剂量的88%.HBRA居民由于吸人氡和氡子体所致的平均有效剂量是1.53 mSv a-1;(气土)和氢子体是1.75 mSv a-1,它是世界平均值0.10 mSv a-1的17.5倍.(气土 )和(气土)子体是我们所调查的高本底辐射地区内照射剂量主要来源之一.
推荐文章
天然本底辐射的潜在危险
天然本底辐射
剂量
随机影响
阈剂量
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概述(1986~2004年阶段)
天然辐射
低剂量辐射
流行病学
癌症死亡率
染色体畸变
高本底辐射地区
世界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问题的回顾
高本底地区
辐射流行病学
辐射剂量
放射生物学
用阳江高本底天然辐射地区癌症死亡率资料作健康影响分析
天然本底辐射
健康危险估计
癌症死亡率
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辐射源致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的剂量估算
来源期刊 中国辐射卫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天然辐射源 高本底辐射地区 剂量估算 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R145|R144|X591
字数 79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14X.2004.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镛龄 9 90 7.0 9.0
2 森岛弥重 日本近畿大学原子力研究所 4 52 4.0 4.0
3 沈泓 4 38 3.0 4.0
4 古贺妙子 日本近畿大学原子力研究所 3 38 3.0 3.0
5 菅原努 4 62 4.0 4.0
6 魏履新 中国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辐射源
高本底辐射地区
剂量估算
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辐射卫生
季刊
1004-714X
37-1206/R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24-0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6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