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建立坡面径流观测场,对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几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1)该区域产生坡面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最更本的原因是土地的耕作与否,3年未被直接扰动土壤的退耕地土壤侵蚀量仅是耕地的13.3%~37.9%;(2)林+草、竹+草种植模式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既不同于农耕地,又与未被扰动的生态林植被相差较大.表现为随植被经营利用而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牛鞭草的刈割对退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完善林+草、竹+草生态经营技术体系,提高该类退耕种植植被恢复模式的调蓄降雨能力,对指导退耕还林及植被经营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头塘小流域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不同植被模式
坡度
径流系数
泥沙量
头糖小流域
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退耕还林
植被经营
坡面径流
华西雨屏区植被恢复对紫色土酸化的影响
土壤酸化
紫色土
退耕还林
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质
喀斯特地区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喀斯特地区
植被覆盖
径流
产沙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经营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植被经营 坡面径流 土壤侵蚀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9,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7.1|S714.7
字数 4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9-2242.2004.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46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8(3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09(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2(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3(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4(5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7(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9(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退耕还林
植被经营
坡面径流
土壤侵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