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慢乙肝患者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慢乙肝患者经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疗法能够使慢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γ的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该疗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及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抑制HBV的复制.
推荐文章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
肝炎,丙型,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F、IL-17、IL-10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
巨噬细胞迁移移动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协同白细胞介素-18活化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细胞
骨髓瘤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细胞介素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及IL-10的含量变化
来源期刊 徐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6+2
字数 23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65.2004.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方正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 27 248 10.0 15.0
2 李秀华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 13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6-3882
32-1875/R
大16开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28-15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2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