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同时检测生化和病毒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抗病毒治疗后IL-2、IFN-γ、IL-4、IL-10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其中IL-2、IL-10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干扰素完全应答者15例,IL-2、IL-10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者5例,IL-2、IFN-γ、IL-4、IL-10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L-2、IL-4、IL-10、IFN-γ共同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病毒效应,IL-2、IL-10可以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指标之一.
推荐文章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
肝炎,丙型,慢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α-干扰素
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
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炎症细胞因子
抗体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慢性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来源期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干扰素 利巴韦林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2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63|R979.5|R34
字数 28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5551.2004.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明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33 188 8.0 12.0
2 张跃新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179 744 12.0 17.0
3 许晏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43 263 9.0 14.0
4 肖琳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28 101 6.0 8.0
5 王晓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26 29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干扰素
利巴韦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9-5551
65-1204/R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58-100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6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5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