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今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观看了其中的16台演出.其中既有戏曲(包括京剧、昆曲、湖南花鼓戏、楚剧、豫剧、越剧、藏剧等),还有舞剧和话剧.艺术种类很是丰富.这些剧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很相似,基本上都是大制作.所谓大制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观众走进剧场时,所见的是舞台上制作豪华精良的布景;乐池里几十人的大乐队;演员们(尤其是群众演员)频繁更换、令人眼花缭乱的华丽服饰、变化多端的电脑灯等等.这些已成为排演一出新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大制作"似乎是排一出好戏的必备前提,为作品成功增添了保险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怎样看待"大制作"
来源期刊 中国戏剧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戏剧
月刊
1001-8018
11-1767/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7层
2-3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47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