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白介素6(II-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简称针麻)手术前后变化及其在两种麻醉方式下变化趋势的差异,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这些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8例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到针麻组和全麻组,分别在针麻和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每例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3、24、48、72、96 h分别采取静脉血标本.以固相醇联免疫吸附法(SPEIA)测定血清NSE水平,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针麻组患者血清IL-6、NSE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升高,不同时点之间均值存在差异(P<0.05);术后48 h和72 h,针麻组血清II-6值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3 h和术后72 h,针麻组血清NSE值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刺能抑制脑肿瘤术后血清NSE和II-6的水平.
推荐文章
IFN-α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因子
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肩周炎
针刺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清IL-6、NSE水平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针灸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白介素6 针药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6.2
字数 30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957.2004.0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澄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63 234 8.0 11.0
2 乔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46 262 8.0 13.0
3 曹小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8 226 8.0 15.0
4 尹士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4 66 4.0 4.0
5 胡德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7 49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白介素6
针药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针灸杂志
月刊
1005-0957
31-1317/R
大16开
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
4-36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5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58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