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从形态学方面探讨小肠淋巴的形成机理.方法:大白鼠10只,采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作技术,制成半簿切片用光镜观察及超簿切片用电镜观察,并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做定量分析.结果:大白鼠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具有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一般特点,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端端连接、重叠连接和插入连接三种形式.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内的囊胞有三种分布形式,(1)游离于胞质内,(2)向管腔外开放,(3)向管腔内开放.囊泡的平均直径为0.721μm,体密度为0.0729μm3/μm3,数密度为20.5/μm3.结论:在正常大白鼠小肠,组织液主要通过囊泡的转运和内皮细胞间的连接间隙两种方式进入毛细淋巴管腔.
推荐文章
食品用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
食品用蜡
大白鼠
肠黏膜
派伊尔淋巴集结
淋巴滤泡
杯状细胞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海洛因成瘾
神经元
凋亡
超微结构
大鼠直肠壁内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直肠
毛细淋巴管
超微结构
大鼠
大鼠直肠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及超微结构
直肠淋巴管
微细分布
超微结构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白鼠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来源期刊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毛细淋巴管 小肠 大白鼠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2.27
字数 2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550.2004.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跃光 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6 128 6.0 9.0
2 赵玲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79 426 10.0 16.0
3 滕诚毅 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25 3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细淋巴管
小肠
大白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1-7550
23-1270/R
大16开
牡丹江市爱民区通乡街3号
14-28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