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granuloma,ELG)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其发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方法观察6例ELG病变组织中的CD21、CD35、IgE、IgA、IgG和肥大细胞,对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3~36岁,平均25岁,病变均位于头颈部.组织学上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细胞浸润及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免疫组化显示病变组织中IgE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及生发中心外浆细胞内;肥大细胞大量增生.外周血IgE水平升高.术后随访,全部存活.结论 ELG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后虽常复发,但预后良好.其发病可能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
推荐文章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4例报告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诊断
治疗
2例颈部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肉芽肿病人的护理
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肉芽肿
心理护理
用药护理
疼痛护理
饮食指导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颅骨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诊断
手术治疗
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研究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病理学
病因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及发病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IgE 肥大细胞 I型变态反应
年,卷(期) 2004,(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9-5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和平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系 3 9 1.0 3.0
2 舒筱灿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系 3 9 1.0 3.0
3 刘逢吉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系 2 0 0.0 0.0
4 吴勇军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IgE
肥大细胞
I型变态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半月刊
1726-7587
98-2061/R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41号3A4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6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