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推拿间歇性拔伸法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设治疗A、B、C组和对照D组.做推拿基础手法后,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研究手法,进行不同力量的拔伸(A组为体重的1/10、B组为体重的1/7、C组为体重的1/5),对照D组不进行拔伸.结果:通过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及Vm参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治疗A、B、C组与对照D组比较,P<0.01,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治疗A、C组比较,P<0.01,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力在体重的1/7时,临床疗效最好且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最明显.
推荐文章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
手法
颈椎牵引
颈椎功能
动脉血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椎动脉MRA表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脑多普勒
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项七针
夹脊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拔伸手法力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病 骨科手法 血液循环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42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04.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李红 6 46 3.0 6.0
2 邵湘宁 29 123 5.0 10.0
3 詹育和 5 48 3.0 5.0
4 王德瑜 5 46 2.0 5.0
5 成钢 6 152 6.0 6.0
6 江永桂 4 26 1.0 4.0
7 韩玲 1 2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95)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病
骨科手法
血液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