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及其病毒清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注射以下质粒:A组pcDNA3.1-S 100μg;B组:pcDNA3.1-GM-CSF-S 100μg;C组:pcDNA3.1-S-GM-CSF 100μg;D组:pcDNA3.1-S 50μg+pcDNA3.1-GM-CSF 50μg;E组:pcDNA3.1-GM-CSF 100μg;F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μg; G组:pcDNA 3.1 100 μg;H组:磷酸盐缓冲液(PBS)100μl.于质粒注射前4 d肌肉注射0.25%bupivacaine溶液100 μ1,诱导骨骼肌细胞变性.以HBsAg和GM-CSF的融合乙型肝炎表达质粒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表达水平及肝细胞HBsAg的表达,检测脾细胞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质粒加强免疫4周后血清HBsAg检测结果A组为2 8.28±15.32、B组为10.77±9.18、C组为44.16±8.30、D组为21.93±13.28、E组48.04±3.60、F组为38.3±11.66、G组为47.03±3.96、H组为51.46±4.70,F=11.262,P<0.01,其中B组血清HBsAg滴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IL-2分泌水平(pg/m1)A组为25.5±7.5、B组为48.5±11.3、C组为4.0±2.5、D组为38.0±8.5、E组为3.7±2.1、F组为6.5±23.7、G组为1.8±1.0、H组为0,F=8.147,P<0.01.IFN-γ分泌水平A组为71.0±23.2、B组为218.0±20.3、C组为20.0±13.5、D组为106.0±39.8、E组为18.0±10.5、F组为36.0±15.4、G组为5.0±4.0、H组为0,F=62.275,P<0.01.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A组为3.404±0.312、B组为4.69± 0.286、C组为1.390±0.065、D组为3.790±0.276、E组为1.480±0.067、F组为1.510±0.084、G组为1.290±0.123、H组为1.130±0.086,F=116.28,P<0.01.肝细胞HBsAg的表达(黄棕色区面积/统计区总面积)结果A组为0.127±0.08 5、B组为0.029±0.046、C组为0.349±0.025、D组为0.075±0.039、E组为0.336±0.025、F组为0.292±0.069、G组为0.362±0.029、H组为0.394±0.059,F=41.439,P<0.01.以上研究结果显示pcDNA3.1-GM-CSF-S免疫组血清HBsAg滴度及肝细胞HBsAg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cDNA3.1-S免疫组,而pcDNA3.1-GM-CSF-S免疫组IL-2、FN-γ分泌水平均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显著高于pcDNA3.1-S免疫组.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无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结论GM-CSF基因与HBsAg基因融合可增强HBsAg DNA疫苗对病毒的清除作用.
推荐文章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DAPPV717I转基因小鼠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喷雾剂的制备及药效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喷雾剂
溃疡
烧伤
烫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携带儿童研究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转化花生及其表达
乙肝表面抗原
花生
转基因植物
口服疫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表达质粒免疫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NA疫苗 融合表达质粒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病毒性肝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1-2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1
字数 36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007-3418.2004.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240 1961 23.0 35.0
2 卿玉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17 89 5.0 8.0
3 赵嘉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4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炎病毒,乙型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NA疫苗
融合表达质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肝脏病杂志
月刊
1007-3418
50-1113/R
大16开
重庆市南岸区天文大道288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感染与肝病中心
78-5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960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