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CTA的容积再现法(VR)、表面阴影遮盖法(SSD)、仿真内镜(VE)等重建图像与DSA血管造影所见对照分析,探讨CTA对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颈总动脉囊状侧壁型小动脉瘤模型,直径小于4 mm.分别进行CTA多种方法重建和DSA造影,测量动脉瘤的长、宽、瘤颈、顶/颈的比值、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夹角及对比剂用量,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征象,将DSA与CT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 CTA的VR对动脉瘤纵径、瘤体宽度、瘤颈宽度、动脉瘤顶/颈的比值、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夹角的测量数据,与DSA测量的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TA的VR与DSA效果相同.CTA的SSD测得的动脉瘤瘤体、瘤颈数据较DSA测得的数据偏大(P<0.05),CTA的SSD对动脉瘤顶/颈的比值、与载瘤动脉夹角,与DSA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TA的SSD与DSA效果相同.DSA比CTA所用的对比剂量更多(P<0.05).结论 CTA能准确显示小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与载瘤动脉的夹角、载瘤动脉的通畅性等重要信息,可提示DSA的最佳投照角度、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造影剂的用量更少,可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详实的影像信息.
推荐文章
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对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的比较研究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最大密度投影
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CTA
DSA
诊断
颅内动脉
效能
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
开颅夹闭术
栓塞介入术
直径
颅内破裂小动脉瘤
近期疗效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动脉瘤CTA与DSA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2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2.21|R730.44
字数 40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3289.2004.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振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80 439 12.0 15.0
2 郑少强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30 183 7.0 11.0
3 詹松华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32 150 7.0 10.0
4 宋国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1 5 1.0 1.0
5 徐卫国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 12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月刊
1003-3289
11-1881/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82-50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81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