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估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作为一种骨质疏松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POP 01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进行治疗(1次/d,45 min/次,30 d一个疗程),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钙片(1 g, 3次/d).对照组10例同样口服葡萄糖酸钙片,共服30 d.试验前后均测量骨密度值(BMD,L2-L4的平均值),根据骨代谢化验值及疼痛症状的分级来评价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MD明显提高,平均增长率为9.8%,治疗前后BMD存在显著差异(P<0.001);BMD提高的有效率为87.5%,疼痛减轻的有效率为93.8%,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有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BMD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BMD及疼痛改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OP-01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仪对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改善其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文章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症
碱性磷酸酶
骨应力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低频脉冲电磁场物理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模式
骨质疏松症
物理治疗
治疗效果
仿生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的研制
骨质疏松
仿生脉冲电磁场
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干预途径
骨质疏松
电磁场
综述文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OP-01脉冲电磁场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脉冲电磁场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9-4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92|R589.5
字数 20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04.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靖川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核医学科 33 132 7.0 10.0
2 杨淑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核医学科 11 64 5.0 7.0
3 顾振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核医学科 7 60 5.0 7.0
4 施海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核医学科 3 2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脉冲电磁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月刊
1674-8115
31-2045/R
大16开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9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9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