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脑出现大面积或局部亚致死性缺血可在数分钟内产生短暂的缺血性耐受,以减轻随后发生的更为严重的持续性缺血病变.这种缺血性耐受现象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以证实,而且亦可在人脑血流量降低的不同情况下观察到.由于在低氧耐受或冬眠的动物体中也发现有信号分子、换能器和效应体等,因而人们似乎将大脑缺血性耐受视为一种非特异性的基础细胞反应,并通过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对缺血性耐受是否具有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展开广泛研究.研究人员至少将缺血性耐受分为2种类型,即经典快速型和延迟耐受型.前者可在数分钟内引导产生神经保护,后者则需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同时还常伴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推荐文章
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缺血性卒中
神经保护
短暂缺血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处理
锻炼
综述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脑损伤
脑组织
进展
内源性孤啡肽通过调节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心律失常,心性
心肌缺血
受体,肾上腺素能β1
孤啡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性耐受与内源性神经保护
来源期刊 国外医学情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前沿新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医学情报
月刊
1003-0395
11-2211/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三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58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