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及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VEGF)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法.结果内皮细胞内囊泡形成,继而与胞膜融合,形成胞内管腔;毛细血管芽内部的内皮细胞凋亡,扩大为细胞间管腔.肿瘤细胞VEGF强阳性着色,新形成的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抗体阳性.结论内皮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管腔形成的重要步骤,血管生成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
推荐文章
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作用
整合素β1
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反义抑制miRNA-155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影响
肿瘤,鳞状细胞
皮肤肿瘤
细胞系,肿瘤
体外研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微小核糖核酸-155
反义寡核糖核酸
膀胱鳞状细胞癌(附12例报告)
膀胱肿瘤
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膀胱切除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管腔超微形态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皮肤 电镜 血管生成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9.5
字数 2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089.2004.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可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38 148 7.0 10.0
2 孙国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14 28 3.0 4.0
3 单慧 5 10 2.0 3.0
4 劳力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29 61 5.0 6.0
5 茅晓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9 3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鳞状细胞癌,皮肤
电镜
血管生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月刊
1001-7089
61-1197/R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52-1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58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716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