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不同穴位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模型在发病第 30日期间的作用.方法选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90min大鼠模型,分设三组,即 A组 (非针刺组 )、 B组 (电针刺水沟、百会 )、 C组 (电针刺颔厌、悬颅、悬厘、曲鬓 )进行对比观察,于第 30日断头,取大脑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三组梗塞大鼠 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形态及量的变化.结果第 30日梗塞周边部发现 VEGF星状胶质细胞, B、 C组明显多于 A组,尤以 C组最多.结论电针刺能改善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90min大鼠模型在发病 30d期间梗塞周边部血液循环,且不同穴位有不同的作用.
推荐文章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栓子监测
短暂性脑缺血(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
栓子信号
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干预效应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通咽喷雾剂
吞咽潜伏期
吞咽次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刺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短暂性大脑动脉梗塞 大鼠 VEGF 电针刺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16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5.31+1
字数 18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04.03.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立德 173 361 11.0 14.0
2 王少军 2 25 2.0 2.0
3 王富龙 2 2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8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短暂性大脑动脉梗塞
大鼠
VEGF
电针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急症
月刊
1004-745X
50-1102/R
大16开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78-98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5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5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