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颗粒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并探讨临床与病理分型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的病人96例,按2:1的比例分为益肾泄浊组和西医治疗组,比较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型中的疗效差异.结果益肾泄浊组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益肾泄浊颗粒对无症状尿检异常型和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疗效较好,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型次之,肾功能不全伴/不伴高血压型和血管炎型疗效较差;对IgA肾病Lee氏分型中的Ⅰ、Ⅱ、Ⅲ型疗效好,Ⅳ、Ⅴ型疗效较差;轻微病变、膜性肾病型疗效最好,其次为系膜增生型,再次为膜增生型,FSGS和新月体型最差.结论益肾泄浊颗粒治疗IgA肾病各型中存在疗效差异,应按临床和病理分型辨证论治.
推荐文章
基于化瘀泄浊法的分型论治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糖尿病肾病
分型论治
临床经验
化瘀泄浊法
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验案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益肾泄浊通络方
益肾调中泄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临床观察
益肾调中泄浊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辨治IgA肾病的思路与方法
IgA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中医
辨证论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益肾泄浊颗粒分型论治IgA肾病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益肾泄浊颗粒 IgA肾病 病理分型 临床
年,卷(期) 2004,(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58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顺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内科 35 143 7.0 9.0
2 熊国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内科 11 42 4.0 6.0
3 杨栋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内科 21 85 6.0 8.0
4 周小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肾内科 7 27 1.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5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益肾泄浊颗粒
IgA肾病
病理分型
临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月刊
1726-6424
98-2050/R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41号3A4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2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3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