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能够使绝大多数精神病人在得到全面康复后,尽快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生活和工作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方法:在病人入院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行为能力、情绪与兴趣以及劳动能力的培养.经过以上综合康复措施的训练,以自愿和选派的形式,将一些病情稳定身体素质好,有特长的康复病人选送到康复基地.在那里负责生活管理、环境保洁、农田耕作、畜牧养殖、果园、菜园、林地管理、制酒等多项工作,并辅以多种娱乐活动.结果:康复基地的建立,不但改善了病人的精神状态,同时使病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了锻炼,延缓衰退,减少了疾病的复发.康复基地的建立,实现了产品自足、创收、节余、扩大再生产,改善疗养环境,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结论:建立康复基地可以加快病人痊愈的进程,调动病人参与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建立康复基地可以解决床位短缺问题,同时解决精神病人康复后的再就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减轻经济负担.
推荐文章
精神病人的家庭康复指导
精神残疾
心理疏导
康复训练
关于慢性精神病人的康复探讨
慢性精神病人
综合康复训练
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复期
精神病人
心理护理
社区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社区
精神病人
家庭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立康复基地是精神病人综合康复的发展方向
来源期刊 中国民康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精神病人 综合康复 康复基地
年,卷(期) 2004,(10) 所属期刊栏目 残疾与康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9-6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93
字数 14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04.10.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春媛 3 1 1.0 1.0
2 王艳萍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精神病人
综合康复
康复基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康医学
半月刊
1672-0369
11-491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73号 南楼526室
82-503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27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652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