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温病是由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具有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变证多端,热势亢盛的特点,在病变过程中还易出现内陷营血,化燥伤阴,动内痉厥等变证.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祛除病邪是治疗的关键.王孟英指出,温病使用下法,"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下法是驱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温病学诸多的治疗方法中,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探讨温病下法的意义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从温病下法的作用机制、特点、指征、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归纳.结果:温病下法具有祛邪解热,保存阴液,荡涤积滞,推陈致新,调畅气机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苦寒攻下法及扶正泻下法,用下法的目的是逐邪泄热而不专事通便,临床上不论燥结是否形成,但见里热炽盛,邪势亢奋即可用下.结论:温病下法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通便泄热的局限意义,而成为祛邪扶正,疏导气机,调节阴阳平衡,截断病势等积极有效手段,用之得当,每可挽回沉疴.
推荐文章
攻下法在肠道肿瘤中应用探析
肠道肿瘤
攻下法
黄帝内经
儒门事亲
徐浩教授辨治心悸的临证经验与学术特色探析
心悸
徐浩
辨证体系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浅谈下法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
下法
心与小肠相表里
攻下逐饮
攻下泻热
攻下泄浊
眼科内障类疾病痰证致病机理与临证意义
痰证
内障
眼科
病因病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法在临证中的意义及应用探析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病 下法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研究扫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6-15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54
字数 36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717.2004.08.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维斌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皮肤科 4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65)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病
下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月刊
1673-7717
21-1546/R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9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58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