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病是由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具有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变证多端,热势亢盛的特点,在病变过程中还易出现内陷营血,化燥伤阴,动内痉厥等变证.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祛除病邪是治疗的关键.王孟英指出,温病使用下法,"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下法是驱邪外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温病学诸多的治疗方法中,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目的:探讨温病下法的意义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从温病下法的作用机制、特点、指征、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归纳.结果:温病下法具有祛邪解热,保存阴液,荡涤积滞,推陈致新,调畅气机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苦寒攻下法及扶正泻下法,用下法的目的是逐邪泄热而不专事通便,临床上不论燥结是否形成,但见里热炽盛,邪势亢奋即可用下.结论:温病下法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通便泄热的局限意义,而成为祛邪扶正,疏导气机,调节阴阳平衡,截断病势等积极有效手段,用之得当,每可挽回沉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