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川北医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对早产儿PDA合并AOP的治疗机理,评价疗效.方法选择监护病房入院临床资料完整,平均日龄3.6±1.8天,平均胎龄33.2±3.2周的25例早产患儿,同时符合早产儿PDA诊断标准、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的25例患儿,分别观察记录应用NCPAP治疗前6小时,治疗后6小时、12小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监护参数、动脉血气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功能变化,进行自身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与应用NCPAP治疗前比较,患儿一般状况显著改善,喂养困难,青紫、气促、呻吟、吸气性三凹征逐渐减轻至消失.(1)呼吸暂停发作明显减轻.发作频率由治疗前(11±2)次/小时分别降至(7±3)把小时和(3±2)次/小时(P均<0.01);呼吸暂停发作时SpO2下降程度由(60±8)%分别升至(74±10)%和(87±5)%(P均<0.01).(2)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呼吸频率由(85±7)次/min分别降至(74±12)次/min和(60±5)次/min(P均<0.001);血气分析PH值由(7.225±0.017)分别升至(7.283±0.047)和(7.377±0.053)(P<0.01),PsO2由(44.3±4.6)mmHg分别升至(49.8±6.9)mmHg和(58.6±4.7)mmHg(P=0.01),PaCO2由(60.7±3.9)mmHg分别降至(52.6±5.6)mmHg和(44.8±3.4)mmHg(P均<0.01);(3)心功能不全得以纠正,左心室泵血功能有所提高.心率由(182±7)次/min分别降至(167±12)次/min和(149±7)次/min(P均<0.001);平均动脉压由(33.3±2.7)mmHg分别升至(39.2±3.9)mmHg和(48.1±2.9)mmHg(P均<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35.2±4.0)%分别升至(42.0±5.2)%和(53.0±4.4)%(P均<0.01).结论 NCPAPP能在整个呼吸周期提供适当水平正压,减少上气道梗阻,改善肺通气及氧合;同时直接减少PDA分流并通过降低左心室后负荷、改善左心室舒张顺应性,从而提高左心室泵血功能.作为无创通气,它不仅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肯定,而且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并发呼吸、心功能不全提供有效支持.
推荐文章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
呼吸暂停
早产儿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呼吸暂停早产儿鼻部损伤的影响
吸氧治疗
早产儿
高流量双鼻导管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鼻损伤
新型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呼吸暂停的应用
来源期刊 川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呼吸暂停 呼吸功能不全 心排血量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04.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飘 16 99 6.0 9.0
2 刘敬涛 24 13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呼吸暂停
呼吸功能不全
心排血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川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5-3697
51-1254/R
大16开
197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8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