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 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 28例,未再灌注治疗 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 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 Vs, Ve, 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 (E, A), LVEF采用 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 2周、 4周、 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 结果:再灌注组 12周死亡率为 0,未再通组 12周死亡率为 15.6%. Vs与 LVEF呈显著正相关( r=0.76,P< 0.01); 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 E/A显著正相关( r=0.68,P< 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2, 4, 12周 Vs, Ve, Va , LVEF, FS, Ve/Va, E/A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0.01);再灌注组 2, 4, 12周 Vs, Ve, LVEF, FS, 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 (P< 0.05~ 0.01);再灌注组 4, 12周 Vs, Ve, LVEF, FS, Ve/Va与 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 (P< 0.05~ 0.01);未再灌注组 12周 Vs, Ve, LVEF, FS与 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 (P均 < 0.05),而 4周与 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的和舒张功能,可用于评估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而且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