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构造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整体升降阶段、中生代末期的挤压隆升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坳陷阶段;②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是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动力源,控制了本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③由郯庐断裂走滑所派生的旋转使桩海地区成为NW向构造带中挤压构造最发育的地区.
推荐文章
山东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井旁构造应力场分析
济阳坳陷
潜山
构造应力场
FMI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应用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构造复原
构造解释
济阳坳陷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古潜山断裂
古潜山
断裂特征
油气藏
济阳坳陷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郯庐断裂
板块运动
拉张
走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桩海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地震剖面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1.1+1
字数 37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64X.2005.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漆家福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2 1119 20.0 30.0
2 杨桥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244 9.0 11.0
3 张克鑫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132 4.0 11.0
4 马宝军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16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济阳坳陷
桩海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地震剖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64X
61-1435/TE
大16开
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6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