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并对其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 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 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 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0.80±0.15 μm, 粒径在250-390 μm之间的占总数的90%以上. 包封率为68.5%±0.58, 载药量为34.1%±0.51,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小时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 h, Higuchi方程为Q=-0.004 3+0.003 9 t1/2,r=0.994 1.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工艺, 且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推荐文章
2-脱氧葡萄糖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2-脱氧葡萄糖
聚乳酸
微球
制备
体外释药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环丙沙星
聚乳酸
微球
体外释药
载阿霉素聚乳酸多孔微球的表征及释药性能
阿霉素
多孔微球
聚乳酸
体外释放
肺部给药
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降解
聚乳酸
微球体
药物载体
生物降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性状和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环丙沙星 聚乳酸 微球 制备 体外释放度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3.41
字数 777字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安龙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0 737 13.0 22.0
2 赵耀明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182 3420 34.0 48.0
3 潘育方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88 553 12.0 18.0
4 杨帆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129 986 17.0 24.0
8 梁仁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30 492 10.0 21.0
9 旺朝阳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 2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丙沙星
聚乳酸
微球
制备
体外释放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