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小蛀果斑螟Assara exiguella (Caradja)的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在夏秋季,卵期(4.5±0.5) d,幼虫期(14.0±2.0) d,蛹期(8.0±1.0) d,产卵前期(2.5±0.5) d,完成1个世代(27.5±3.5) d,成虫寿命(4.0±1.5) d. 卵散产,幼虫5龄,蛀果后不转果危害,成虫无趋光性. 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7个世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 第1~2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3~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 栗树的不同品种及其结果特性、耕作制度及降雨量是影响该虫发生量的主要因素. 毒死蜱、杀虫单等多种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冬春季做好清园、剪去无经济价值的第2季花果、田间间种豆科作物、适期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推荐文章
麻楝蛀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麻楝蛀斑螟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研究进展
板栗桃蛀螟有机防治技术研究
板栗
桃蛀螟
有机防治
虫果率
石榴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石榴桃蛀螟
发生
防治
山楂蛀果害虫桃蛀螟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山楂
桃蛀螟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生命表
生活习性
综合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蛀果斑螟 板栗 形态 生活习性 防治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3.4
字数 41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11X.2005.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炳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9 413 12.0 16.0
2 黄汉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 7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蛀果斑螟
板栗
形态
生活习性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1-411X
44-1110/S
大16开
广州五山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