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世界核地质科学       
摘要:
世界上砂岩型铀矿床分布很广,但达到铀矿省级规模、又适合地浸法开采的,目前只发现3处,它们均属层间氧化带型,发育于晚近造山带与地台(台坪)呈"分支倾伏"的结合部位,在地貌上构成从高山区、经低山丘陵到盆地边缘斜坡带这样3个大的"阶梯",具备良好的水动力条件;特别在成矿期所处的干旱条件下,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高山区高位能的冰雪融水就成为低山丘陵和盆地边缘弱构造运动区惟一长期稳定的地下水补给.然而在造山带内有众多的规模较大的山间盆地,至少构成了2个"阶梯",对寻找含铀煤系砂岩中的层间氧化带型矿床前景看好.许多中外铀矿地质学家都曾注意到,横贯欧洲中部有一条近东西向的海西期铀成矿带,其东段与乌拉尔-天山-蒙古活动带重叠,并与后者一起在中新生代共同受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该带拥有成矿时代不一、矿床类型繁多、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复杂景象.此外,贯穿亚洲东部近南北向的"维比尔斯带"被认为是中央亚洲活动带与西太平洋活动带的结合部位,反映出东西部分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这是两条控制铀成矿作用的全球性构造带,对它们在铀成矿作用中的特点、作用和影响范围在进行战略选区时应予以充分注意.
推荐文章
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阶段划分及其目的任务
地浸砂岩型铀矿
工作阶段
目的任务
勘查程度
盆地铀矿信息数字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新战略
地浸砂岩型铀矿
盆地
信息化
勘查
巴音塔拉凹陷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巴音塔拉凹陷
地浸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特征
铀成矿条件
可地浸型铀矿床的形成模式和在中国的找矿前景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模式
中新生代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谈可地浸层间渗入砂岩型铀矿选区的几个问题
来源期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晚近造山带与地台(台坪)结合方式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雪山环境 含铀煤系中的砂岩层 全球性构造带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33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19.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636.2005.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绍康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近造山带与地台(台坪)结合方式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雪山环境
含铀煤系中的砂岩层
全球性构造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核地质科学
双月刊
1672-0636
11-4914/TL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十号院西科研楼609室
196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12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