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通过分析振荡热管内部气液两相系统的受力和传热传质过程,对振荡热管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建立了详细的理论模型.以n型单液塞振荡热管为例,采用显示差分法求解建立的控制方程,并预测传热传质特性和液塞的振荡行为,结果显示:液塞在毛细管路内的运动既有宏观振荡又有局部振荡,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在增大和减小中交替变化,没有固定的周期;液塞两侧气泡间的压差是其振荡的主要驱动力,当振荡热管非水平工作时,需考虑重力的影响,与其他力相比,毛细阻力对液塞振荡的影响可以忽略;液膜短时间内的干涸是诱发新一轮振荡以及强化传热的源动力.
推荐文章
振荡热管内不同形态纳米颗粒流动及传热特性
振荡热管
纳米颗粒
不同形态
流动
传热
微型硅基振荡热管传热特性
微型振荡热管
硅基
传热性能
充液率
热负荷
吸湿性盐溶液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研究
振荡热管
LiCl
盐溶液
蒸发
传热
二元混合物
水、丙酮混合工质振荡热管传热性能
振荡热管
传热
相变
溶液
充液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振荡热管内的振荡及传热传质特性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振荡热管 物理建模 振荡流 传热传质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5-22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72.4|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38-1157.2005.1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红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49 1459 18.0 29.0
2 苏磊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2 158 7.0 12.0
3 马永锡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8 221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14)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振荡热管
物理建模
振荡流
传热传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