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包气带造纸污水中的降解试验,分析了污染物在包气带内经吸附、过滤、离子交换以及生物化学作用等净化机制,指出生物氧化作用和生物还原作用是包气带中两种主要的生物化学作用.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时,会在表层形成生物氧化带,在下部形成生物还原带.只有当生物还原带形成后,生化层才发育成熟,包气带对有机物能进行有效地降解和清除,具有良好的天然降解功能.并指出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包气带的厚度是影响包气带的降解能力重要因素.
推荐文章
石油类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中的水化学迁移率测定
石油类污染物
包气带土层
水化学迁移率
尺度效应
可降解的地表水污染物随机游走改进模式
可降解污染物
随机游走
水质模型
二维
纳米MgO对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
纳米MgO
石油污染物
催化降解
水处理
微污染水
垃圾填埋场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垃圾填埋场
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
动力学方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气带中污染物的天然降解作用
来源期刊 新疆环境保护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包气带 生物氧化带 生物还原带 生化层 天然降解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5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2301.2005.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琦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60 752 16.0 24.0
2 王雪莲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15 224 7.0 14.0
3 曹文炳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12 303 8.0 12.0
4 席彩杰 2 12 2.0 2.0
5 龚斌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5 6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气带
生物氧化带
生物还原带
生化层
天然降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环境保护
季刊
1008-2301
65-1135/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科学一街428号
58-129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3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