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氧化塘技术是有机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在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对于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利用废弃的鱼塘,将其改造成氧化塘,对上游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生物氧化塘对上游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在污水进水量为4320t/d以内(即污水停留时间为1.4 d以上,容积负荷为CODcr: 0.11 kg/(d·m3)以下),O2:15.6kg/h的增氧曝气条件下,CODcr除去率在 50%以上,NH3-N除去率在40%以上,经处理的黑臭水体在氧化塘出水口已形成由藻类、原生动物、浮游动物、鱼类等参与的多级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黑臭水体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水体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生物修复,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为城市黑臭河涌治理和养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推荐文章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
治理措施
应用
浅析国内黑臭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黑臭河道
截污纳管
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技术
黑臭河道治理中截污纳管的技术思路
黑臭河道
截污纳管
治理措施
基于生物修复技术的黑臭河道治理研究
水污染
黑臭河道
生物修复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氧化塘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氧化塘 黑臭河道 生物修复 生态系统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2-8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X522
字数 4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05.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栋 5 165 4.0 5.0
2 刘军 27 614 14.0 24.0
3 李开明 3 157 3.0 3.0
7 杨永坤 2 6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177)
二级引证文献  (372)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2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2(3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3(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4(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5(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7(6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18(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9(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塘
黑臭河道
生物修复
生态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