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巩膜电凝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切口愈合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比较巩膜电凝组(A组)与非电凝组(B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各时期角膜散光的变化,并通过裂隙灯观察两组术后各时期眼前房反应.此外通过动物实验(家兔),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巩膜电凝组(实验组)与非电凝组(对照组)术后各时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巩膜电凝对手术切口愈合病理过程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A组角膜散光小于B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角膜散光趋于一致(P>0.05);B组术后发生浅前房、切口渗漏者分别有1例(2.94%)、3例(8.82%),A组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7、15天,实验组家兔成纤维细胞核内AgNORs的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天两组趋于一致(P0>0.05).结论:巩膜电凝用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不仅可减少术后早期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增强切口稳定性,且可促进切口愈合,避免术后浅前房、切口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推荐文章
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囊破裂分析
巩膜隧道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无缝线梯形巩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临床观察
梯形小切口
无缝线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
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分析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角膜
散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巩膜电凝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切口愈合及角膜散光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巩膜电凝 白内障 散光 切口愈合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6.1
字数 2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147.2005.02.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瑞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18 60 5.0 6.0
2 汤欣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41 200 8.0 12.0
3 孙慧敏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82 367 11.0 14.0
4 张军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13 47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巩膜电凝
白内障
散光
切口愈合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147
12-1259/R
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3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