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推荐文章
辫状河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辫状河
剩余油
非均质性
聚驱效果
变异系数
非均质灰岩储层可变模型测井评价
测井评价
碳酸盐岩
非均质性
储层分类
孔喉结构
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剩余油
流动单元
剩余油饱和度
沉积微相
微构造
提高采收率
中国南海礁灰岩油田储层电阻率成像特征及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测井评价
礁灰岩
非均质性
电阻率成像测井
裂缝评价
次生溶蚀
产能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来源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344
字数 63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849.2005.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胜和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86 2237 26.0 44.0
2 林承焰 113 2239 25.0 42.0
3 岳大力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6 980 16.0 31.0
4 王庆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研究院 9 235 8.0 9.0
5 岳继晖 1 36 1.0 1.0
6 衡立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研究院 3 107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79)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技通报
双月刊
1000-7849
42-1904/P
大16开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