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武汉流星雷达2002年2月20日至2003年11月10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武汉上空中间层-低热层(MLT)中的准16日波,即周期范围在12-20天的行星波[1].分析结果表明,16日波的纬向成分通常比经向成分要强.(1)在2002年和2003年,波振幅最强都出现在当年的秋季(约9月10日-10月10日).Lomb-Scargle(L-S)谱分析得到振幅最大值约为16 m/s.2002年夏季出现了同年次最强的波动,但2003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两年的冬季都没有出现强的16日波.(2)2002年,在86-98 km处波动较强,最大振幅(约16 m/s)出现在90 km、94 km处,而2003年低高度的波动要比较高高度的波动强.武汉上空MLT中,秋季的16日波是能量上传的波动,即它的源在较低的大气层.2002年夏季的波动的能量是下行的,波源可能在南半球.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汉上空MLT中准16日波的流星雷达观测
来源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流星雷达 中间层-低热层 16日波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1
页数 8页 分类号 P412
字数 51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4-6124.2005.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立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 43 563 13.0 22.0
2 万卫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 100 1153 19.0 28.0
3 宁百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 61 731 16.0 25.0
4 熊建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 14 228 8.0 14.0
5 姜国英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 6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星雷达
中间层-低热层
16日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科学学报
双月刊
0254-6124
11-1783/V
大16开
北京8701信箱
2-56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9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