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世界核地质科学       
摘要:
以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澳大利亚东阿利盖特河、德国什列玛-阿尔别罗达和隆内堡以及加蓬弗朗斯维尔等超大型热液铀矿床为例,讨论了岩石中碳质物与热液铀矿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根据热力学资料,强调了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下,碳与水发生相互作用,促使形成CO2、CO、H2和CH4等气相还原剂;指出在适合铀成矿作用发生的温度(150~200℃)和压力(50~100 MPa)的条件下,气相还原剂应以甲烷为主.这一结论符合在上述矿床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同时否认了在热液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碳质岩石可作为铀源的传统观点.
推荐文章
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石中硒的形态分析
硒结合态
硒形态
富硒碳质岩
渔塘坝
内蒙古西胡里吐盆地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西胡里吐盆地
有机质特征
铀矿化
腐殖酸
巴音戈壁盆地含矿目的层沉积相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巴音戈壁盆地
砂岩型铀矿
辫状河
沉积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质岩石与铀矿化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碳质岩石 热液铀矿床 铀成矿作用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9.14|P6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636.2005.03.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质岩石
热液铀矿床
铀成矿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核地质科学
双月刊
1672-0636
11-4914/TL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十号院西科研楼609室
196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12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24
论文1v1指导